COPYRIGHT? 2017 四川鐵鷹機械制造有限公司 備案號:蜀ICP備19041948號-1 網站建設:中企動力 成都第二分公司 【后臺管理】
0816-3770026 3770051
四川鐵鷹機械制造有限公司
地址:四川江油市厚壩鎮工業園區1號(綿廣高速厚壩站出口左側)
電話:0816-3770026 3770051
售后服務熱線:0816-3770039
NEWS
新聞資訊
-
投資超3000億 | 年產1億噸砂石項目領銜,湖北發布省級重點建設計劃 投資超3000億 | 年產1億噸砂石項目領銜,湖北發布省級重點建設計劃 ? 其中不完全統計,涉及砂石項目如下: ? ●?華新(陽新)億噸機制砂石項目:一期新建4000萬噸/年生產線以及技改擴產?2000?萬噸/年生產線,預計年中投產。二期新建4000萬噸/年生產線。 ? ●?湖北省浠水縣綠色建材示范基地項目:項目一期投資34.46億元,主要建設內容包括2000萬噸/年礦山基建、新建7個5000噸級散貨泊位和連接礦山和碼頭,全長6.1公里的全封閉式皮帶運輸線三大系統,項目二期投資21.74億元,主要新建一個年產2000萬噸的建筑骨料生產加工區。 ? ●?黃石市砂石集并中心黃顙口港區:主要建設6個5000噸級散貨泊位,其中4個砂石出口泊位、2個黃沙進口泊位,年吞吐量2180萬噸,后方陸域堆場占地面積202畝。 ? ●?葛洲壩水泥當陽綠色建材產業園:中國葛洲壩集團水泥有限公司在湖北省內投資布局的首個綠色建材產業園項目,項目共包含砂石骨料、綠色建材物流園、遠當貨運鐵路站場、新建商混外加劑、混凝土砌塊磚、光伏發電、風力發電等7個子項目 ? ●?國瑞綠色建筑產業園項目:一期占地約600畝,主要投資建設裝配式建筑構件及新材料生產項目。項目二期和三期由政企合作投資建設,占地約2900畝。 ? 從此次公布的重點項目來看,湖北適度超前開展基礎設施投資,大力推動“新基建”,砂石骨料項目仍是建設及發展的重要領域。預計本年度的砂石骨料使用量將保持高位。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湖北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印發2022年度省級重點建設計劃 ? 過去一年,湖北實現“十四五”良好開局:2021年,湖北地區生產總值增長12.9%,總量邁上5萬億大臺階。據統計,湖北省2021年省級重點建設計劃中安排項目307個,年度計劃投資2067.01億元,實際投資2293.14億,完成率為110.94%。湖北省通過“抓調度、穩預期、保運行”等方式吸引投資助力湖北經濟強勢復蘇重振。 ? 此次發布2022年度省重點項目之前,湖北省各地不等不靠,主動作為,已經先行開工了一批重大項目,特別的,2月8日,在武漢東湖綜保區,全省一季度重大項目集中開工活動成功舉辦。據統計,湖北省一季度已開工億元以上項目1913個、總投資1.4萬億元。從此次公布的重點項目來看,湖北適度超前開展基礎設施投資,大力推動“新基建”,砂石骨料項目仍是建設及發展的重要領域。 ? 依照湖北省2022年《政府工作報告》的工作目標,2022年度湖北省將真招實策為企業紓困解難,真金白銀為企業添薪助力。更大力度擴大有效投資。穩投資是穩增長的關鍵之關鍵,要盯著項目干、圍繞項目轉,以高質量項目投資推動高質量發展。緊盯總投資10.3萬億的11287個億元以上項目,能開則開、能快則快,全年投資增長10%以上,適度超前開展基礎設施投資。預計本年度的砂石骨料使用量將保持高位。 ? 交通方面,加快沿江高鐵、西十高鐵等15個鐵路項目建設;大力推進京港澳高速湖北段等26個高速公路項目建設;新開工漢北河南垸至新溝段航道工程等6個水運項目;推動花湖機場投入運營,加快天河機場三跑道等5個機場項目開工建設。 ? 水利方面,推進碾盤山、杜家臺、華陽河等重大工程建設,開工引江補漢、鄂北二期、姚家平水利樞紐等項目。 ? 能源方面,加快建設襄陽宜城火電、荊州熱電二期、隨州電廠等火電項目和黃岡平坦原、咸寧大幕山、宜昌清江等抽水蓄能項目,實施金上至湖北直流特高壓等輸配電項目,推進宜昌、恩施頁巖氣勘探開發。 ? 新型基礎設施方面,加快建設中國電信、三峽東岳廟等10個大數據中心,新建5G宏基站2.6萬個。
2022-03-11
查看詳情 -
【聚焦】八部門發文推動工業資源綜合利用,將建設一批大型尾礦、廢石生產砂石骨料基地 八部門發文推動工業資源綜合利用,將建設一批大型尾礦、廢石生產砂石骨料基地 ? ” ? 工業和信息化部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科學技術部 財政部 自然資源部 生態環境部 商務部 國家稅務總局 ? 關? 于? 印? 發? 加? 快? 推? 動? 工? 業? 資? 源? 綜? 合? 利? 用? 實? 施? 方? 案? 的? 通? 知 ?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計劃單列市、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發展改革委、科技廳(委、局)、財政廳(局)、自然資源主管部門、生態環境廳(局)、商務主管部門;國家稅務總局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稅務局: ? 現將《關于加快推動工業資源綜合利用的實施方案》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落實。 ? 工業和信息化部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科學技術部 財政部 自然資源部 生態環境部 商務部 國家稅務總局 2022年1月27日 ? 關于加快推動工業資源綜合利用的實施方案 ? 工業資源綜合利用是構建新發展格局、建設生態文明的重要內容。為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和《“十四五”工業綠色發展規劃》,大力推動工業資源綜合利用,促進工業高質量發展,制定本方案。 ? 一、總體要求 ?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立足新發展階段,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以技術創新為引領,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大力推動重點行業工業固廢源頭減量和規?;咝ЬC合利用,加快推進再生資源高值化循環利用,促進工業資源協同利用,著力提升工業資源利用效率,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助力如期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 ? (二)基本原則 堅持統籌發展。圍繞資源利用效率提升與工業綠色轉型需求,結合工業固廢和再生資源產業結構、空間分布特點,統籌構建跨產業協同、上下游協同、區域間協同的工業資源綜合利用格局。 ? 堅持問題導向。聚焦重點固廢品種和產業鏈薄弱環節,瞄準工業固廢減量化痛點、再生資源高值化難點、工業資源協同利用堵點,精準施策、靶向發力,切實提高工業資源綜合利用產業發展的質量和效益。 ? 堅持創新引領。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拓展產學研用融合通道,著力突破工業固廢和再生資源綜合利用的關鍵共性技術,加快先進適用技術裝備的產業化應用推廣,提高數字化水平,推動政策、管理等體制機制創新。 ? 堅持市場主導。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以需求、供給、價格等市場手段為主,以規劃、政策等行政手段為輔,激發產廢企業、綜合利用企業等各類市場主體對固廢減量和利用、再生資源增值增效的積極性。 ? (三)主要目標 到2025年,鋼鐵、有色、化工等重點行業工業固廢產生強度下降,大宗工業固廢的綜合利用水平顯著提升,再生資源行業持續健康發展,工業資源綜合利用效率明顯提升。力爭大宗工業固廢綜合利用率達到57%,其中,冶煉渣達到73%,工業副產石膏達到73%,赤泥綜合利用水平有效提高。主要再生資源品種利用量超過4.8億噸,其中廢鋼鐵3.2億噸,廢有色金屬2000萬噸,廢紙6000萬噸。工業資源綜合利用法規政策標準體系日益完善,技術裝備水平顯著提升,產業集中度和協同發展能力大幅提高,努力構建創新驅動的規?;c高值化并行、產業循環鏈接明顯增強、協同耦合活力顯著激發的工業資源綜合利用產業生態。 ? 二、工業固廢綜合利用提質增效工程 ? (四)推動技術升級降低固廢產生強度。加大技術改造力度,推動工業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融合發展。推廣非高爐煉鐵、有色金屬短流程冶煉、非硫酸法分解中低品位磷礦、鉻鹽液相氧化、冷凍硝酸法、尾礦和煤矸石原位井下充填等先進工藝。強化生產過程資源的高效利用、梯級利用和循環利用,降低固廢產生強度。鼓勵產廢企業加強生產過程管理、優化固廢處理工藝,提高固廢資源品質,降低綜合利用難度。 ? (五)加快工業固廢規?;咝Ю?。推動工業固廢按元素價值綜合開發利用,加快推進尾礦(共伴生礦)、粉煤灰、煤矸石、冶煉渣、工業副產石膏、赤泥、化工廢渣等工業固廢在有價組分提取、建材生產、市政設施建設、井下充填、生態修復、土壤治理等領域的規?;?。著力提升工業固廢在生產纖維材料、微晶玻璃、超細化填料、低碳水泥、固廢基高性能混凝土、預制件、節能型建筑材料等領域的高值化利用水平。組織開展工業固廢資源綜合利用評價,推動有條件地區率先實現新增工業固廢能用盡用、存量工業固廢有序減少。 ? ? (六)提升復雜難用固廢綜合利用能力。針對部分固廢成分復雜、有害物質含量多、性質不穩定等問題,分類施策,穩步提高綜合利用能力。積極開展鋼渣分級分質利用,擴大鋼渣在低碳水泥等綠色建材和路基材料中的應用,提升鋼渣綜合利用規模。加快推動錳渣、鎂渣綜合利用,鼓勵建設錳渣生產活性微粉等規?;庙椖?。探索堿渣高效綜合利用技術。積極推進氣化渣高效綜合利用,加大規?;眉夹g裝備開發力度,建設一批氣化渣生產膠凝材料等高效利用項目。 ? ? (七)推動磷石膏綜合利用量效齊增。推動磷肥生產企業強化過程管理,從源頭提高磷石膏可資源化品質。突破磷石膏無害化處理瓶頸,因地制宜制定磷石膏無害化處理方案。加快磷石膏在制硫酸聯產水泥和堿性肥料、生產高強石膏粉及其制品等領域的應用。在保證安全環保的前提下,探索磷石膏用于地下采空區充填、道路材料等方面的應用。支持在湖北、四川、貴州、云南等地建設磷石膏規?;咝Ю檬痉豆こ?,鼓勵有條件地區推行“以渣定產”。 ? ? (八)提高赤泥綜合利用水平。按照無害化、資源化原則,攻克赤泥改性分質利用、低成本脫堿等關鍵技術,推進赤泥在陶粒、新型膠凝材料、裝配式建材、道路材料生產和選鐵等領域的產業化應用。鼓勵山西、山東、河南、廣西、貴州、云南等地建設赤泥綜合利用示范工程,引領帶動赤泥綜合利用產業和氧化鋁行業綠色協同發展。 ? (九)優化產業結構推動固廢源頭減量。嚴控新增鋼鐵、電解鋁等相關行業產能規模。適時修訂限期淘汰產生嚴重污染環境的工業固廢的落后生產工藝設備名錄,綜合運用環保、節能、質量、安全、技術等措施,依法依規推動落后產能退出。鋼鐵行業科學有序推進廢鋼鐵先進電爐短流程工藝;有色行業著力提高再生銅、鋁、鋅等供給;能源(電力、熱力)行業穩步擴大水力、風能、太陽能、地熱能等清潔能源利用,減少固廢產生源。 ? 三、再生資源高效循環利用工程 ? (十)推進再生資源規范化利用。實施廢鋼鐵、廢有色金屬、廢塑料、廢舊輪胎、廢紙、廢舊動力電池、廢舊手機等再生資源綜合利用行業規范管理。鼓勵大型鋼鐵、有色金屬、造紙、塑料聚合加工等企業與再生資源加工企業合作,建設一體化大型廢鋼鐵、廢有色金屬、廢紙、廢塑料等綠色加工配送中心。推動再生資源產業集聚發展,鼓勵再生資源領域小微企業入園進區。鼓勵廢舊紡織品、廢玻璃等低值再生資源綜合利用。推進電器電子、汽車等產品生產者責任延伸試點,鼓勵建立生產企業自建、委托建設、合作共建等多方聯動的產品規范化回收體系,提升資源綜合利用水平。 ? (十一)提升再生資源利用價值。加強大數據、區塊鏈等互聯網技術在再生資源領域的應用,助力構建線上線下相結合的高效再生資源回收體系。著力延伸再生資源精深加工產業鏈條,促進鋼鐵、銅、鋁、鋅、鎳、鈷、鋰等戰略性金屬廢碎料的高效再生利用,提升再生資源高值化利用水平。有序推進高端智能裝備再制造。積極引導符合產品標準的再生原料進口。 ? (十二)完善廢舊動力電池回收利用體系。完善管理制度,強化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全生命周期溯源管理。推動產業鏈上下游合作共建回收渠道,構建跨區域回收利用體系。推進廢舊動力電池在備電、充換電等領域安全梯次應用。在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等重點區域建設一批梯次和再生利用示范工程。培育一批梯次和再生利用骨干企業,加大動力電池無損檢測、自動化拆解、有價金屬高效提取等技術的研發推廣力度。 ? (十三)深化廢塑料循環利用。加快廢棄飲料瓶、塑料快遞包裝等產生量大的主要廢塑料品種回收利用,培育一批龍頭骨干企業,提高產業集中度。推動廢塑料高附加值利用。鼓勵企業開展廢塑料綜合利用產品綠色設計認證,提高再生塑料在汽車、電器電子、建筑、紡織等領域的使用比例??茖W穩妥推進塑料替代制品應用推廣,助力塑料污染治理。 ? (十四)探索新興固廢綜合利用路徑。研究制定船舶安全與環境無害化循環利用方案,加強船舶設計、建造、配套、檢驗、營運以及維修、改造、拆解、利用等全生命周期管理,促進相關企業與機構信息共享,促進船舶廢舊材料再生利用。推動廢舊光伏組件、風電葉片等新興固廢綜合利用技術研發及產業化應用,加大綜合利用成套技術設備研發推廣力度,探索新興固廢綜合利用技術路線。 ? 四、工業資源綜合利用能力提升工程 ? (十五)強化跨產業協同利用。加強產業間合作,促進煤炭開采、冶金、建材、石化化工等產業協同耦合發展,促進固廢資源跨產業協同利用。鼓勵有條件的地區開展“無廢城市”建設,有條件的工業園區和企業創建“無廢工業園區”“無廢企業”,推動固廢在地區內、園區內、廠區內的協同循環利用,提高固廢就地資源化效率。 (十六)加強跨區域協同利用。在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建設一批全固廢膠凝材料示范項目和大型尾礦、廢石生產砂石骨料基地。在黃河流域,著力促進煤矸石、粉煤灰等固廢通過多式聯運跨區域協同利用。在長江經濟帶,利用水運優勢,拓寬磷石膏、錳渣綜合利用產品銷售半徑。在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等再生資源產生量大地區,建設一批大型跨區域再生資源回收利用集聚區,構建跨地區跨產業循環鏈接、耦合共生的綠色化高值化再生資源綜合利用產業體系。 ? ? (十七)推動工業裝置協同處理城鎮固廢。加快工業裝置協同處置技術升級改造,支持水泥、鋼鐵、火電等工業窯爐以及煉油、煤氣化、燒堿等石化化工裝置協同處置固體廢物。在符合安全環保等前提下,依托現有設備裝置基礎,因地制宜建設改造一批工業設施協同處理生活垃圾、市政污泥、危險廢物、醫療廢物等項目,探索形成工業窯爐協同處置固廢技術路徑及商業模式。 ? (十八)加強數字化賦能。結合鋼鐵、石化、建材等重點行業特點,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全過程、全要素深度融合,改進產品設計,創新生產工藝,推行精益管理,實現資源利用效率最大化,最大限度減少固廢產生。鼓勵利用人工智能、大數據、區塊鏈、云計算、工業互聯網、5G等數字化技術,加強資源全生命周期管理。圍繞工業固廢生產建筑材料、再生資源分揀加工、高價值廢舊物資精細化拆解等重點領域,突破一批智能制造關鍵技術。鼓勵有能力的大型龍頭企業或第三方機構建設行業互聯網大數據平臺,推動上下游信息共享、資源共享、利益共贏。 ? (十九)推進關鍵技術研發示范推廣。支持龍頭骨干企業與科研院校、行業機構、產業鏈上下
2022-02-14
查看詳情
上一頁
1
2
...
9
下一頁